目录
- 1历史渊源
- 2典故传说
- 3外形习性
- 4区别于龙
- 5史料索引
蛟是古代中国传说中能发水的广义龙类而有时称蛟龙,但并非龙,蛟栖息在湖渊等聚水处,也会悄悄地隐居在离民家很远的池塘或河流的水底。隐栖在池塘与河川的蛟龙,一般会被称作“潜蛟”。传说“蛟”修炼一千年便“走蛟”沿江入海化龙,悬剑桥就是防备走蛟伤害桥梁的。 - 中文名
- 蛟
- 释 义
- 古代中国传说中能发水的广义龙类
- 神话体系
- 中国神话
- 形象出处
- 山海经
- 属 性
-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形象
山海经·中山经》记载:又东五十五里 ,曰宣山。沦水出誉员阀焉,东南流注于视水,其中多蛟。其上有桑焉,大五十尺,其枝四衢,其叶大尺余,赤理黄华青柎,名曰帝女之桑。 [4] 古人所说的蛟应是在综合鳄鱼、大鱼、蟒蛇、牛等动物特点的基础上组合而成的一种具有神化色彩的动物。许慎《说文解字》卷十三云:“蛟,龙之属也。池鱼满三千六百,蛟来为之长,能率鱼飞,置苟水中即蛟。”三国时训诂学家张揖在《广雅》卷十中说蛟云:“蛟状鱼身而蛇尾,皮有珠矍,似蜥蜴而大身,有甲皮,可作鼓。”晋郭璞《山海经传》对“虎蛟”的解释是“蛟似蛇,四足龙属,其状鱼身而蛇尾,其音如鸳鸯,食者不肿,可以已痔”(《山海经·南山经》)。郭璞不仅从形态学的角度对蛟做了一番描绘,还谈到其药用价值。而唐代经学大师颜师古在《汉书注》卷五七中引郭璞对蛟所做的另一更为详细的解释是:“其状云似蛇,而四脚细颈,颈有白婴,大者数围,卵生子如一二解瓮,能吞人也。” [2] 蛟的体形兼具鱼、蛇之形,正所谓“鱼身而蛇尾”,且拥有四足;其二,蛟为性情暴烈的食肉动物,攻击性强。这两大特点,不归端禁使人联想到另榆煮一水中猛兽—鳄鱼。而宋代文人彭乘在《墨客挥犀》卷三中对蛟的形态、生活习性及危害性的生动描述,则为这一猜想提供了又‘佐证:“蛟之状如蛇,其首如虎,长者数丈。多居溪潭石穴,声如牛鸣。岸行或溪行者,时遭其害。见人先腥涎绕之,即于腰下吮其血,血尽乃止。”有学者认为“两项对照,蛟龙特征与鳄鱼一一对应,可见古人视鳄为蛟龙,蛟龙是以鳄鱼为原型的神灵。蛟的部分特征与鳄鱼的特征相对应,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妄下断言说蛟就是鳄鱼,很多学者把二者等同起来,这是不正确的,我们只能说蛟是以鳄鱼为原型而虚构出来的。但根据此点蛟很可能是史前沧龙,《阳谷县志》记载,鸡与蛇相配,产卵入土,可生出蛟,并且详细记载了如何应对蛟和所需工具。 对于“蛟为鳄鱼”这一观点最早提出质疑的人是颜师古。他在《汉书注》中对张揖关于蛟的解释提出异议:“张说蛟者是鲛鱼,非蛟龙之蛟也。”那么,鲛鱼到底是何鱼种?汉代淮南王刘安迁章在《淮南鸿烈解》中对蛟做了最早的注释,他说:“鱼二千斤为蛟。”从体形上而言,蛟鱼应是一庞然大物。另外,蛟鱼还具备一定的攻击能力。因而,秦时山东琅娜术士徐市等人也才会以鲛鱼为借口,搪塞其不能完成替秦始皇登蓬莱仙岛求取长生不老药的罪责。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记载此事云:“方士徐市等入海求神药,数岁不得,费多,恐谴,乃诈曰:‘蓬莱药可得,然常为大鲛鱼所苦,故不得至,愿请善射者与俱,见则以连弩射之。”,而急求长生之术的秦始皇对徐市的谎言也不能释怀,以至于晚上“梦与海神战,如人状”。负责为其解梦的博士曰:“水神不可见,以大鱼蛟龙为候。今上祷祠备谨,而有此恶神,当除去,而善神可致。”于是,秦始皇“乃令入海者齐捕巨鱼具,而自以连弩候大鱼出而射之”。一番追捕之后,最终于全影充山东莱州海面射杀一头巨鱼,以了却心愿。 [2] 《唐本草》对“蛟鱼”释名称“沙鱼、鳍鱼、蝮鱼、溜鱼几海汗”。李时珍对其注解为:“蛟波有沙,其文交错鹊驳,故有诸名。古曰蛟,今曰沙,其实一也;或曰:本名鲸段,讹为蛟。”这样看来,蛟鱼所指应该是鲨鱼。因鲨鱼皮可为服饰的上等原料,所以,唐时沿海各县在上贡京师的物品中,鲛鱼皮为必备之物(《通典·食字货》)。宋寇宗爽在《本草衍义》卷十七中也认为鲛鱼是沙鱼,并对其皮的用途圣着重叙述:“鲛鱼,沙鱼项剃悼,皮一等形稍异,今人取皮饰马鞍剑。”唐人释玄应在《一切经音义》中说明了唐代时“鲛”与“蛟”在某些时候可以通用,而宋人罗愿的解说则证明了鱼与蛟的关腊故炼判系,他在《尔雅翼》卷三十中说:“是以,二物为一物也。皮有珠,饰刀剑者是鲛鲭之鲛;满二千斤为鱼之长是蛟龙之蛟。”由此看来,水中大鱼也是蛟的原型动物之一。 洪迈《夷坚志》中所述之“阁山蛟”身长九尺,以身缠人,并吸人血,以致人身亡。而清人薛福成对蛟的描述则表明清时蛟的形象组合已经完成。蛟是首似牛,而身体兼具龙、蛇特点的动物(《庸盒笔记·述异》)。所以,我们可以断言,蛟是在以鳄鱼为原型的基石上,综合大鱼、蟒蛇、牛等动物特点后形成的一种妖物。蛟形象的出现与龙密切相关,因而人们也将它称之为蛟龙。 [2] 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,有的说“龙无角曰蛟”,有的说“有鳞曰蛟龙”。而《墨客挥犀》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:蛟之状如蛇,其首如虎,长者至数丈,多居于溪潭石穴下,声如牛鸣。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,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,使人坠水,即于腋下吮其血,直至血尽方止。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。南朝宋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》中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。 [1] 蛟 蛟与龙非常相似,一般全长三米左右,个头大的会超过三米。模样很像龙,但角很短,甚至没有。蛟的颈子有着白色的花纹,而且背上有蓝色的花纹,胸是赭色,身体两肢像锦锻一样有五彩的色泽。有四只脚,为了划水前端就像很宽的桨一样,尾巴尖上有着坚硬的肉刺,蛟眼睛上眉部份,有突起的肉块在眼睛之间交叉,所以才会称为“蛟”。蛟常常会为了湖泊等地的控制权而进行争夺,强大的蛟龙能够夺得住起来较舒服的湖泊,而弱小的蛟则只能住在细小的池塘或者河流里,蛟龙常常会咬鱼,令渔民损失惨重,不过,传说只要把一只鳖放在鱼群,就不会有蛟龙来了。 蛟龙在冰冷的水中潜藏五百年后,就能够羽化成为龙升天而去,但也不是所有的蛟龙都能升天,其中也有一些流进了海里,成为龙王的部下,被迫过着不自由的宫廷生活。 化龙。所谓“走蛟”就是蛟(也有少数修炼得道的鱼类和龟鳖)沿着江河干流入海的过程,一般“走蛟”都伴随着狂风暴雨、江河暴涨、洪水等拥有巨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。悬剑桥防备的是走蛟伤害桥梁的。 龙是一种神物,蛟是一种动物,又称地隐。
1、尾巴不同。蛟的尾巴光秃秃的。与蛇的尾巴根本就没有区别。相传,一只老虎到思州一个水潭饮水,潭中的蛟龙(大概是龙的模糊集合对象之一湾鳄吧)认为这只虎侵犯了自己的领地,就跳出水面与虎搏战,结果渴虎不敌饿蛟,被“尾而食之”,即用尾巴击昏缠起吞吃了。苏东坡据此作诗道:“潜鳞有饿蛟,掉尾取渴虎”。 2、爪子。龙有两对爪子,但是蛟却只有一对爪子。
3、角 蛟头上无角,或只有一直角。蛟龙的角是直而短,没有分岔,不像龙。龙是两只分叉的。 4、龙的眼睛是鼓出来的。而蛟龙则不是那样。
5、蛟是水龙,被认为是主江河的。 而龙是通称,如果有特指,应该是翻腾在云里,负责主雨的。
池鱼,满三千六百,蛟来为之长,能率鱼飞置笱水,即蛟去。——《说文》 蛇雉遗卵于地,千年而生蛟龙属——《续水经》 [3]
虺五百年为蛟,蛟千年为龙,龙五百年为角龙,千年为应龙。——《述异记》 蛟,其状似蛇而四足,细颈,颈有白婴,大者数围,卵生,眉交,故谓之蛟。——《埤雅》 “翼望之山,……贶水出焉,东南流注于汉,其中多蛟。”郭璞注:“似蛇而四脚,小头细颈,颈有白瘿,大者十数围,卵如一二石瓮,能吞人。”——《山海经·中次十一经》